移到主要內容
醫護新知
首頁 / 醫護新知
:::

[防護]2023從診斷到肌力訓練─腰椎篇


研習進修防護人員:羅子倫、沈敬耀、姚馨貽
簡易課程大綱:
          本課程的核心目的在於打造一個以患者為中心,打破以往訓練的傳統框架,以解剖為基礎的跨專業腰椎損傷患者訓練光譜。不同於依賴學派或技術,本課程將以基礎解剖和醫療診斷為起點,探討腰椎損傷後患者的訓練需求,並提供循序漸進、有實證基礎的科學化訓練課表。
          這門課程將深入的解剖學知識出發,理解腰椎結構及其周圍組織的特點。基於這些解剖基礎,我們將探討腰椎損傷後的生理變化,以及這些變化對於患者日常生活和運動能力的影響。
          不同於以往的學派主導的訓練課程,這個課程著眼於科學化的訓練課表安排。透過深入了解患者的具體病情和訓練需求,我們將設計有系統、符合實證的訓練方案。這包括針對患者特定情況的運動、伸展、強化等,使其在安全、有效的環境中逐步恢復功能。
課程重點摘述:
1.藉由骨盆時鐘的測試來判斷腰椎小面關節失能:躺姿下讓骨盆像時鐘的指針一樣畫圓,判斷不同方向下動作失能的原因,可以從腰椎屈       曲跟腰椎伸直這兩個比較好動的方向開始,再嘗試其他方向。
2.薦髂關節連接薦骨(sacrum)及髂骨(iliac bone)。薦髂關節活動度不大,周圍由許多韌帶及肌肉包覆,這建立了薦髂關節的穩定性。
3.髂骨相對薦椎的動作包含矢狀面上矢狀面的前傾(anterior torsion)、後傾(posterior torsion),冠狀面的內翻(medial fall)、外翻(lateral
   out),以及水平面的的內張(inflare)、外張(outflare),其中人類可以主動控制的動作只有前傾以及後傾,其他的動作為輔助動作。
4.髖關節、骨盆跟薦椎的動作是有連動關係的,當髖關節產生屈曲加上內轉會帶動骨盆做出內張,進而帶動薦椎產生點頭。在吸氣時,由       於腹內壓緣故薦椎會產生反點頭,會帶動骨盆做出外張而帶出股骨外轉,而這可以用在深蹲的動作分析中。
5.薦椎會旋轉至承重側,左腳承重會出現左軸左轉,右腳承重會出現右軸右轉。
未來實務應用:
          腰椎、薦椎及骨盆關節在運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,正確的控制不僅有助於提升穩定性和平衡感,還能改善運動技巧,使選手更具效率和精準度。以下是一些實務應用想法,以協助在比賽中取得更好的表現。
          首先,薦椎骨盆的穩定性直接影響著選手的站姿和動作流暢度。要確保關節之間的協調性,選手應該注重核心肌群的鍛練,包括腹肌、腰背肌和臀部肌肉。透過定期的核心訓練,可以強化這些肌肉群,提高薦椎骨盆的穩定性,有助於在運動過程中維持良好的平衡,提升專項的表現。

 
回最上方